Sunday, December 28, 2008

找出華裔公僕稀少的根由

公務員種族比例失衡現象並非新鮮課題,尤其是華裔很少願意成為公務員,目前華裔公務員人數不到10萬,每年申請當公僕的華裔人數也不多。政府已經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程度,2007年杪內閣就原則上同意吸納更多非土著,特別是華裔成為公務員。

政府當時宣佈採取5項措施增加華裔公僕,並由副首相納吉親自處理監督,包括在中文媒體加強宣傳、公共服務網站常年接受登記、吸納政府獎學金得主成為公僕、增加獎學金數目,以及在大專開放日設櫃台宣傳。馬華當時也宣佈成立特別秘書處,以進行跟進、協助、協調和監督招募非土著公務員事項。

事隔一年,上述增加非土著公務員的措施有沒有奏效,是時候加以檢討。日前馬華總會長翁詩傑表示,公務員種族比例失衡現象依然嚴重,馬華將會繼續跟進。從翁詩傑這番談話,可以發現成為公務員依然不是華裔的首要職業選擇,但是我們不能說有關措施是完全失敗的,而是當局有必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檢視為何華裔不熱衷當公僕,以解決公務員種族比率失衡的現象。

政府用儘各種方法吸引華裔成為公僕,包括馬華成功為現職資深華裔公務員爭取到更多升職機會,以打破華裔認為當公僕擢升機會不多的刻板印象,可是為甚麼華裔依然不為所動?從少數擔任高級公務員職位的華裔現身說法中,似乎反映了公共服務領域有公平升遷機會,發揮空間和待遇也不比私人界或經商來得差。

華社也並不否認當公務員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同時亦會認同多元種族社會缺乏華裔公僕,是極不健康的現象,因為公務員以單一種族居多數,不符合當前工商發展需求。而成為公務員,更是華裔展現參與國家建設的熱誠和貢獻的管道。

但是,社會大環境並沒有讓華社感受到類似待遇和機會是受到整體大馬社會所認同,同時不受政治考量干擾。最明顯的例子是劉秀梅獲雪州大臣委為雪州發展局代總經理,馬上引起巫裔政治和宗教激進份子的反彈,迫使大臣務必委任馬來人擔任有關職位。劉秀梅事件無疑反映出公共服務領域是為單一族群提供就業機會,為單一族群服務的機構,而且也是種族政治主義者撈取政治資本的管道。

目前大馬公務員人數已經突破100萬,如此龐大的體系將是政府財政的沉重負擔,當前經濟放緩,公共服務領域曾一度謠傳政府將解僱5萬合約公僕。唯政府已經否認,反之會通過兩項措施,以合約方式填補公務員空缺。

公務員體系之所以會如此龐大,根本原因在於政府長久以來一直把公共服務領域視為解決國內失業問題的方便管道,凡大專畢業找不到工作者都被吸納為公務員。然而,如此龐大的公務員體系卻無法提供最高效率和優質的服務,公務員服務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特別是在投資領域,繁文縟節和效率不彰,使到投資者卻步。

公共服務領域冗員和效率問題,必然影響其形象,有志於成為公僕的華裔見到這種現象,無疑也會打退堂鼓。而再加上待遇不理想等問題困擾,公務員之職又如何能吸引華裔子弟呢?

如果公共服務領域的整體形象沒有改變,政府沒有超越族群思維,也無法擺脫種\族政治的干預和影響,政府吸引非土著成為公務員的措施將無法取得長期的良好效應,而馬華是否已經看到問題的癥結?

星洲日報/社論‧2008.12.21

No comments:

1通告

州團 Family Day @ 公主海邊 16-11-08

志エ團義賣會-四川心手相聯

每人一善, 開心無比

回顧 20-12-2006 甲州大水災